嘿,各位小伙伴!今天咱来聊聊程序员这个神秘又热门的职业。以往,大家眼中的程序员,那可是拿着高薪,坐在电脑前敲敲代码,就能改变世界的存在。可如今,情况似乎有点不对劲了。
先给大家讲个事儿,你知道吗?现在亚马逊的程序员们,正面临着一场 “噩梦”。AI 工具大量涌入工作中,本以为是来了个得力助手,能轻松点,结果呢,却让他们的工作变得像仓库工人分拣包裹一样,快速、机械又重复。以前做个复杂项目,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两个月,现在呢,在 AI 的 “助力” 下,整个过程被监控,要求快速完成。
以前程序员可是代码世界里的 “创造者”,从 0 到 1 搭建程序,设计优雅的架构,预判各种潜在 bug,为代码扩展留足空间。可现在呢,在 AI 的影响下,深度思考的机会越来越少。好多程序员都抱怨,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掌控全局的 “大侠”,而是变成了在流水线上组装代码的 “苦工”。有小哥吐槽说,以前做个新功能能慢慢琢磨两星期,现在呢,三天就得交差,每天就是疯狂地 Ctrl+C、Ctrl+V,连跟同事讨论方案的时间都没了。
为啥会这样呢?这背后是公司对效率的疯狂追求。就拿亚马逊来说,管理层对 AI 推崇备至,觉得 AI 能提升效率,让代码质量更稳定。亚马逊 CEO Andy Jassy 还说,AI 为他们节省了数千年的开发时间呢。可底下的程序员们却不这么想,有人吐槽 AI 生成的代码就像快餐,能填饱肚子,但没滋味。更惨的是,团队人数砍了一半,代码量要求却不变,只能全靠 AI 生成代码块硬撑。
不止亚马逊,现在整个科技行业都在刮这股 AI 风。Shopify 直接把 “会不会用 AI” 写进绩效考核,谷歌更夸张,搞了个 AI 生产力工具开发大赛,赢了直接发一万刀奖金。数据显示,谷歌现在 30% 的代码都是 AI 自动生成的,程序员都快从创造者变成 “审稿人” 了。
这时候问题就来了,当 AI 接管了越来越多的编程任务,程序员的未来会咋样呢?是能借助 AI 成为更高效的创造者,还是会被困在流水线般的循环里,彻底沦为代码 “苦工” 呢?
有些资深程序员觉得,AI 帮忙搞定无聊的底层代码,自己可以去搞架构优化、算法升级这些高大上的工作,确实能提升效率。但对于新人来说,可就惨了。以前靠写测试代码、调接口练手,现在全被 AI 包办了。好多初级工程师都抱怨,都没机会 debug,怎么学真本事啊?
你看,这就像以前汽车厂的技工,老师傅带徒弟,那是有技术含量的活。后来流水线一上,所有人都变成拧螺丝的工具人,每天重复几百次同一个动作。现在程序员的处境,是不是有点像呢?AI 帮着写代码是快了,但每天要审几百行自动生成的代码,眼睛都看花了,可不就像流水线质检员嘛。
而且啊,这种高强度的节奏,可能正在扼杀程序员的创造力。以前程序员有时间钻研复杂问题,花几天时间优化一个算法。现在呢,AI 工具输出快,管理层对交付时间期望水涨船高,程序员们不得不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,思考时间被压缩到最低限度。都有人开玩笑说,现在不是在写代码,而是在和 AI 赛跑!
亚马逊内部还有个小组,本来是抗议公司碳排放的,现在倒好,成了程序员们吐苦水的地方。每天几百人在群里聊,用 AI 写代码会不会让自己以后连简历都没东西可写?老板只看代码量,不关心逻辑是否优化,这工作还有啥技术含量?甚至有人提到了 1936 年通用汽车大罢工,当年工人是因为流水线逼得太紧,现在程序员感觉也快走到这一步了。
当然,也有乐观派。有人打比方说,以前造车靠铁匠敲铁皮,现在靠机器冲压,不能说造车工艺倒退了吧。AI 只是把基础工作标准化了,真正厉害的工程师应该去搞创新设计。对创业公司来说,AI 简直是救星。以前招 10 个程序员才能搭个 APP 框架,现在用 AI 工具,两个人一周就能搞出原型。
在这个 AI 驱动的时代,程序员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义。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更智能的工具,还有更多时间去思考、去创造、去赋予代码以生命。说不定以后面试程序员,都不是问 “会不会写算法”,而是问 “能不能快速审完 AI 写的代码” 了。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?就像当年流水线刚出来时一样,有人骂骂咧咧,有人默默适应,最后所有人都得跟着时代走。
各位小伙伴,你们觉得程序员在 AI 时代,该何去何从呢?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