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备考经历:
我选择了一条经济实惠的备考路线,没有报昂贵的培训班,而是在淘宝上花了20元左右购买了全套视频课程。这套资料包含基础知识讲解、案例分析视频和论文写作指导,还有配套的课件和历年真题解析。虽然缺少直播互动,但对我而言已经足够。
备考周期大约两个半月(3月到5月),每天坚持学习1-1.5小时,当然也有懈怠的时候。第一个月重点攻克基础知识,特别是软件工程、面向对象等核心章节,反复观看视频讲解。所有涉及推理和计算的题目,我都坚持动手练习。
案例分析部分,我主要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,实际做题练习较少。不过其中部分内容与基础知识有重叠,比如项目管理相关题目,虽然近几年很少考,我还是做了针对性练习。综合知识部分,我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了五六套真题,正确率都达到了100%,这让我对这部分考试有了信心。
在案例题备考中,我重点研究了答题技巧。因为考试时要四选二作答,我学会了先仔细审题,选择最有把握的题目。论文准备方面,我选择《统一过程开发方法》作为主题,按照视频讲解的模板完成了整篇论文的撰写。
第二次备考:
这次我换了另一家的淘宝课程,虽然内容大同小异,但不同老师的讲解角度给了我新的启发。由于有第一次的基础,这次复习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。我重新梳理了基础知识,重点章节反复学习,计算题坚持手写练习。
案例分析继续以视频学习为主,重点掌握答题思路。论文方面新增了《螺旋模型》的模板,并开始接触测试相关的知识点。
第三次备考:
这次主要使用之前的资料复习,时间也是一个多月。我根据考纲调整了复习范围,已经掌握的内容就略过。综合知识重点复习核心章节,案例分析减少了视频观看量,因为知道原题不会重复出现。
这次我尝试用夸克AI预测论文题目,虽然预测结果惊人地准确,但我没有足够重视,只准备了一篇测试相关的论文。这次备考我特别调整了心态,认识到:
- 综合知识总会有超纲题
- 案例分析每道题有可能有拔高的部分问题
- 论文第二问需要灵活应对
【个人情况】
作为一名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,我具备一定的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,大学专业基础也比较扎实。面对中年危机的压力,我越来越意识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。现在每当我刷手机时,都会产生强烈的负罪感。
我发现,当真正投入学习时,就会进入一种停不下来的状态。就像刷手机、玩游戏会上瘾一样,学习也可以成为一种习惯。当然,学习过程中也需要适当休息,我会在周末给自己放松的时间。
我的日常学习安排:
- 早上提前1-1.5小时到公司学习
- 晚上如果9点前到家,会再学习0.5-1小时
- 加班到10点后就休息
【心得感悟】
当别人在刷手机、玩游戏时,我的每一分钟学习都可能带来收获。任何付出终会有回报,那些优秀的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。作为普通人,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比别人多努力一点。
#大龄程序员# #软考备考经验#